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文化之风,跟跟何妨?
查看:49   

  杨绛先生去世之后,不少人发现微信朋友圈除了被各种“缅怀”、“感悟”刷屏外,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屑地嘲笑别人跟风,甚至挖苦说:“平时连杨绛的书都没读过,凭什么纪念?”“完美地结束了一天朋友圈秀情怀,可以打卡下班,挤上地铁赶回远郊的经济适用房了”……类似的嘲讽还有“每年都有那么一天,大家都是张国荣的粉丝”、“又到了莎士比亚的诞辰,朋友圈里都是哈姆雷特”,等等。按照这个逻辑,似乎只有学富五车的人才有资格纪念名家,只有文艺青年才有资格欣赏艺术,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有资格畅想诗和远方……而普通上班族、打工族发发自拍,秀秀大排档就好,网络上应该和生活中一样苟且。
  有人会反驳说,我们讽刺的只是那些表里不一,明明什么都不懂,非要在朋友圈里“装”的人。我们不否认确实有纯粹为了作秀而发朋友圈的人,但可能更多的人只是借助网络展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有些人虽然上了年纪,却仍童心不泯;有些人终日整理数据写报告,却有一个作家梦;也有些人看上去刻板严肃,却很有可能暗藏艺术气质……只能说我们对朋友了解的还不够多。退一步说,即便是那些纯粹为了跟风而发朋友圈的人,也不过是害怕自己被主流忽略,被朋友拉开距离,那种透露着些许自卑情结的“小动作”,完全与人无害。
  还要看到,朋友圈对于文化艺术的追逐跟风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跟文化之风多少丰富了一些知识,提高了一点素养,总比追逐明星八卦、信谣传谣,每天发一些无聊的自拍要强的多。国民素质的提高恰恰需要大众在文化领域多多跟风。 (摘央广网,撰写肖志涛)
重庆邮电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139次访问,全刊已有449920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