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学校举办第一期跨学科学术交流沙龙———量子通信专题
查看:244   


  本报讯 近日,由学校组织、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通信学院、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多名专家、教师共同参与的“重庆邮电大学第一期跨学科学术交流沙龙”在逸夫楼举行。本期沙龙围绕“量子通信”主题,通信学院王光宇教授、周牧教授,光电工程学院马勇副研究员、王玺高级工程师、袁素真副教授,理学院量子信息科学团队朱家骥教授、周晶博士、李健副教授,分别就量子通信各个领域的应用与研究做了学术交流和研讨。副校长陈前斌出席沙龙并参与交流。
  我校特聘教授王光宇介绍了量子通信的发展历史,比较了量子通信和传统通信的不同,介绍了量子通信发展面临的挑战。
  周晶博士的“量子通信协议”报告,主要讲解基于纠缠光子的量子通信协议和基于单光子的量子通信协议两类量子通信协议,以及它们的安全性分析。
  马勇副研究员的“高品质半导体量子点单光子源研究”报告,主要介绍利用纳米微腔技术提高半导体自组装量子点单光子源出射速率以及收集效率等方面性能的研究经历。
  李健副教授以“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通信”为题,就半导体量子点有望替代冷原子系统实现全固态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方案进行了阐述。
  朱家骥教授就“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进行了报告。围绕着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方案,分别介绍了量子计算的早期发展、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量子计算。重点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实现方案,包括如何在量子点体系中实现量子逻辑门操作和克服退相干的几种方案。
  王玺高工的报告“实用化单光子探测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指出,在诸多单光子探测器中,主要的研究热点是提高Si.SPAD在这些波段探测效率、减小有源区缺陷以减小噪声、减少深能级杂质或集成负反馈结构,从而抑制后脉冲,以提高饱和计数率。由于半导体的单光子探测器先天材料体制的特点,在集成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也是未来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袁素真副教授的报告:“量子图像处理及其实现方法”,概述了量子图像处理发展的历史;介绍了截止目前开放给大众可使用的真实量子计算机仿真实验平台;展示了量子计算机开源软件框架,并详细介绍了IBM.Q仿真实验平台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量子图像存储线路的设计思想及其仿真实验结果,并对已经存储到量子计算机中的图像进行分割操作,包括量子线路的设计,在IBM.Q中仿真返回结果等内容。
  周牧教授以“量子定位技术的若干思考”为题谈到,基于量子纠缠的测距方式利用了纠缠光场的量子效应和二阶关联特性,能够突破散粒噪声极限以达到更高的测距精度。基于量子测距精度高且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量子定位系统(Quantum.Positioning.System,.QPS)应运而生,与现有成熟定位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的共存和融合将成为定位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
  学校高度重视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对量子通信领域如何开展研究做了大量的调研,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期望在量子通信实验系统、量子计算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量子定位技术等方向实现突破。 (通信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4208次访问,全刊已有449279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