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查看:7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全面系统地指出了办好建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重大举措,指明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前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具有强大的思想指导性和行动引领性,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鲜明的政治底色。信仰是精神之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价值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统摄作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指明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解放的道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内在统一、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明确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实现道路,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人无信仰不立,国无信仰不兴,教无信仰不强。有信仰的国家须要有信仰的教育,有信仰的教育须要有信仰的教师。思政课教师直接面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群体,肩负育人育心、立德铸魂的重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宣讲者,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政课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素养,是思政课教师最高最大的“德”。思政课教师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在多元价值观面前不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不动摇”,才能真正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有信仰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政治导向性。思政课教师作为青少年思想引路人和信仰铸魂者,承担着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责任,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和各方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科学的信仰感召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挺起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知行合一是思政课教师基本的政治修为。信仰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概念。思政课教师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要求其必须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坚持做知行合一的示范者,从信仰上弄通,从行动上做实,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第一,解决真学的问题,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怀揣赤诚之心,坚持全面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原汁原味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解决真懂的问题,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行家里手,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精髓,真正做到“说得清”“问不倒”“难不倒”。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治学的表率。第三,解决真信的问题,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坚决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四,解决真用的问题,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持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理想淡化、信仰缺失等问题,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9
重庆邮电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2157次访问,全刊已有447278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