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特色办学
查看:45   

  编者按: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已在学校形成了完备人才培养体系,面临信息通信领域巨大变革和高等教育的角色地位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节点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实现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本报将全面解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若干重大任务。
学科是学校办学质量、办学特色的关键因素,人才是保障质量和强化特色的重要力量。培育学科优势、强化办学特色,关键在于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加强基础、培育交叉、扶持新兴,汇聚一批领军人才、培养一批优秀团队。
  加强学科建设。抓住“双一流”建设与信息科技发展机遇,瞄准国家和重庆市重大战略需求,谋划学科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机制、培育新型学科群。以市级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信息学科为技术背景,以行业应用为目标,坚持交叉融合、跨界发展、分层归类,优化学科内涵、优化学科布局。建设以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主体的信息科学主干优势学科群;建设以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电气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主体的重点支撑学科群;建设以系统科学、物理学、数学、文学等学科为主体的应用基础学科群;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法学、工商管理、艺术学等学科为主体的特色拓展学科群,形成具有重邮特色的学科优势、学科特色。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完善“文峰高端人才”“文峰学者特聘计划”,健全人才建设体系,完善人才引进办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一流水准的学科领军人才。实施青年教师育引工程,建立青年教师全过程培养体系,完善青年教师“一对一指导”“进团队锻炼”等制度,提高教师的科研、教学、育人能力。实施团队建设工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培育标志性创新成果为目标,改革组织方式、完善激励机制,试行“学术团队”“创新团队”“学科团队”等团队体系建设。实施教师队伍优化工程,建设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
———工作进行时———
(一)今年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认真落实“学科提升年”重点任务,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学科布局的战略规划,优化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一是积极推动学位点申报:经过反复论证,组织控制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申报博士点,法学等6个学科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
  二是学位点专项评估成绩突出:通过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点的学位点的专项评估。
  三是学科建设再上台阶:3个学科通过重庆市一流学科评审,获批13个“十三五”的市级重点学科;完成了2017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一流学科类项目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规划申报工作。
  在本学期工作中,学校将形成全面加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3个重庆市一流学科和1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建设的建设方案,及时跟踪第四轮学科评估审核的后续工作,确保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点评估顺利通过。密切跟踪、积极争取增列博士点和硕士点,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对接重庆市“双一流”建设方案实施的相关工作,抢占先机。
  (二)今年以来,在人事工作方面,学校召开了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学校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后备人选培育力度:制定了“文峰高端领军人才扩增计划”和“文峰学者特聘计划”,充分用足重庆市海外引才“鸿雁计划”等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上半年新入职博士59人,其中海外博士5人;成建制引进创新团队1个;柔性引进11名海外专家学者。
  二是强化分类管理:进一步深化校内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开展了新一轮全校各级各类《岗位说明书》编制和修订工作。
  三是积极加强外聘教师管理:上半年新增各类外聘教师45名,充分发挥外聘教师在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本学期工作中,学校将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加快相关工作进度,修订出台《教学团队建设办法》《人才引进办法》《教师能力实施方案》,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活力。将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在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基础上,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条件》和《党务工作者与辅导员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将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深化文峰人才工程项目改革,按照国家和重庆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修订完善《文峰高端人才引领项目实施办法》,启动《文峰学者特聘计划》,按照年初确定的人才引进计划,抓好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在总结绩效工资实施5年以来的经验与不足,结合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和学校发展新要求,启动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修订。(综合报道)
重庆邮电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008次访问,全刊已有4493036次访问